中国央行今天上调公开市场操作利率,货币政策在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即释放出明确的加息取向。
2月3日,中国央行进行了合计500亿元的公开市场逆回购。令市场关注的是,央行向商业银行提供上述7、14、28天期资金的价格,分别上调了10个基点至2.35%、2.5%和2.65%。
此次调整中,被视为货币市场利率风向标的7天期逆回购利率为2013年10月以来首次上调。春节假期前夕,中国央行将投放6个月及1年期限中期借贷便利(MLF) 利率分别上调10个基点,已经明确释放出货币政策进一步趋紧的信号,此次调整公开市场操作利率,其信号意义仅次于基准利率调整。
“事实上是在加息,紧缩的预期进一步就加强了,”招商银行资产管理部高级分析师 刘东亮称,“基准利率没有调整,调整的是公开市场操作利率,起到的效果是一致的。”
去年底,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“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”,政策关注点由保证经济增长转向防控债务激增带来的金融风险--适当抬高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,抑制金融市场杠杆投资和资金进一步“脱实向虚”。
“这是央行货币政策全面逆转的信号,意味着2014年以来的货币宽松结束了,” 招商证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 徐寒飞今天在电话采访中表示。他认为此举将利空债市,“年前大家只是猜测,央行会不会只调长端利率不调短端,现在看来是长端短端一起调了。”
北京时间10:24,1年期利率互换上涨10.5个基点,报3.42%,创1月5日以来新高。
一封验证邮件已发送到注册邮箱,请验证后登录如未收到激活邮箱,请点击 重发